English 清华大学 旧版入口 人才招聘

杨顶辉

  • 教授
  • 电话:
  • 邮箱:ydh@tsinghua.edu.cn

基本信息

博士(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,1996)、教授(博导)

工作履历

1986.8—1990.8 云南大学任教

1996.6—1998.8 石油大学(北京)博士后研究

1998.12—2005.11 清华大学数学系,副教授(教学科研)

2005.12—现在 清华大学数学系,教授(教学科研)

2013.8—2017.1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党委书记

2003.1—2003.6 美国伊利诺大学Urbana-Champaign分校,访问学者

2004.1—2004.7 加拿大McMaster大学,访问学者

2004.7—2005.2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,访问学者

2007.9—2007.12 法国Total石油研发中心,访问教授

研究领域

从事计算数学和地球物理学交叉领域的研究(计算地球物理学)。具体包括:PDE(波动方程)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波传播模拟、油气储层介质中波传播的数学建模、地震波反演成像理论和方法、地震偏移、地震波传播理论等。

所授课程

“数值分析A”、“数值分析C”、“计算方法”、“数学实验”、“偏微分方程数值解”、“工程硕士数学”、“近代数学专题”。

奖励与荣誉

1.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

2. “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和壳幔精细结构重建”获202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—自然科学一等奖(排名第1)

3. 2018年被评为《中国科学》《科学通报》两刊优秀编委

4. “地球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波场特征与成像”获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—自然科学二等奖(排名第4)

5. 2013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

6. 2012年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

7. 2011年获清华大学“先进工作者”称号

8. 《大学数学实验》获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

9. 2007年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(独立)

10. 2005年获“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”(地球物理学科)(独立)

11. 2005年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“傅承义青年科技奖”(独立)

12. 2002年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

学术成果

1. 提出固-流耦合几何空间效应各向异性的二阶张量,建立了精细刻画油气储层介质多尺度多物理机制的波传播数学-物理模型;

2. 建立了基于非达西定律的波传播模型、粘弹性分数阶数学-物理模型,发现致密油气储层介质中波能量耗散和频散与波震源振幅的相关性;

3. 提出了利用多物理场(位移、梯度、粒子速度场等)重构地震波场以压制数值频散的新思路,并发展了一类高效高精度数值求解波动方程的NAD和优化ONAD方法,有效解决了数值频散难题,提高了计算效率;

4. 基于人工智能的思想,提出求解PDE的深度学习算子,改变数值求解PDE的传统设计模式,极大提高了地震波场模拟的计算效率;

5. 发展了基于平衡和非平衡Wasserstein度量的全波形成像方法,建立了川滇地区、南北地震带、以及华北地区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壳幔结构和衰减模型;

6. 与他人合作构建了新的地幔柱熔融和熔体示踪数值算法,并通过定量分析揭示了地幔柱-岩石圈相互作用是控制大洋岛链轨迹的普遍机制。

人才培养

指导博士生37人(已毕业26人),硕士生17人(已毕业17人),博士后13人(已出站9人),访问学者:9人。